武晓冬
研究方向
针灸标准与临床评价研究。
学术成就
(1)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019年度重点专项项目“国际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服务标准的研制”(2019YFC712200)并主持课题:国际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及评估规范(2019YFC712201),研制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及其评估规范》。
(2)主持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腧穴名称与定位》国家标准(修订)(20170319-T-468),对2006年版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进行修订,形成《GB/T 12346-2021经穴名称与定位》。
(3)主持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通则》,提出了制修订《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的工作程序、基本要求、结构要素及其具体内容要求,形成《GB/T 33416-2016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编写通则》。
(4)负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ISO国际标准研制项目《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2012BAK28B02-08),撰写了《我国参与针灸针国际标准化竞争的策略和风险收益研究》报告。
(5)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常见病症针灸临床治疗指南【ZYYS-2009(0009)、ZYYS-2010(0044)、ZYYS-2011(0013)、ZYYS-2013(0019)】,通过引入WHO推荐使用的GRADE系统作为证据质量评价和推荐意见形成的主要方法,结合针灸文献和临床实际,研究提出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方法、体例格式及技术路线,形成20项常见病症针灸治疗指南。
(6)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项目子课题针灸骨度数值标准(2006BAI21B03-13),通过人体实际测量,验证和厘定针灸取穴定位的骨度尺寸,形成《GB/T 23237-2009腧穴定位人体测量方法》。
获得奖励
(1)因“针灸标准化体系创建”,获2022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2016年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组织奖;
(3)因“临床病证针灸治疗指南”,获2016 年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因“针灸骨度数值标准”,获2011 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5)因“国际标准《针灸经穴定位》研究”,获2006 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8 年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