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项病症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引言)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是根据针灸临床优势,针对特定临床情况,参照古代文献、名医经验以及现代最佳临床研究证据,结合患者价值观和意愿,系统研制的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针灸处理的指导性意见。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总体思路:在针灸实践与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遵循循证医学的理念与方法,紧紧围绕针灸临床的特色优势,综合专家经验、目前最佳证据以及患者价值观,将国际公认的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方案分级规范与古代、前人、名老针灸专家临床证据相结合,最终通过专家共识,形成推荐的意见。《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旨在制定出能保障针灸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的针灸临床实践的指导性意见。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等级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等推荐的GRADE系统,即推荐分级评价、制定与评估系统,证据质量分为A、B、C、D四级,推荐方案分为强推荐与弱推荐两级。
◇证据质量分级(GRADE分级)
证据质量高: A
证据质量中: B
证据质量低: C
证据质量极低: D
◇推荐强度等级
强推荐:用1代表,是推荐方案估计变化可能性较小、个性化程度低;
弱推荐:用2代表,是推荐方案估计变化可能性较大、个性化程度高、患者价值观差异较大。
针灸优势病种的选择是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过程中的首要问题。针灸尽管被应用于500多种病症,但单用针灸可以治疗的疾病只是一小部分,常常在改善疾病某一症状上发挥优势,具有起效快、疗程短的特点。因此,中国针灸学会在广泛调研与征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筛选出临床实践与研究积累丰富、操作简便、起效快的痞满、胁痛、腱鞘炎所致疼痛、下肢静脉曲张所致胀痛、术后尿潴留、目赤痛、踝扭伤后疼痛、牙痛8种优势病症,进行了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立项、制定工作。每项《指南》均由行业内知名专家牵头,在包括标委会委员在内的业内专家的指导下,历经3年时间才完成研制工作。《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病症》为该8种常见病症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合订本,是用于指导和规范该8种病症在临床上可选用哪些针灸疗法的规范性文件。
区别于针灸技术操作规范、针灸疗法循证临床实践指南、针灸养生保健服务规范,病症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以临床“症状”的快速改善为目标,注重穴位选择与刺灸方法的结合以及效果的评估,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针灸疗法与临床病症相衔接,指导临床医师根据不同病症恰当选择具有治疗优势的针灸疗法,使针灸更好地为人民大众健康服务。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病症》的编写,凝聚着全国针灸标准化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辛勤汗水,是参与研制各方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与循证医学有机结合的创造性探索。《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病症》在研制过程中,得到了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中心吴泰相教授、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刘雅莉副教授在方法学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同时,还要感谢各位专家的通力合作。